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,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。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,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。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、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、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,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,肝脏逐渐变形、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。
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,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,并有多系统受累,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、肝性脑病、继发感染、脾功能亢进、腹水、癌变等并发症。
HBV相关肝硬化患者,是否可以选择干扰素治疗?
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,即疾病进程中的假小叶形成。 肝硬化和慢性肝炎在核苷(酸)类似物的选择上基本相同,二者都是以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作为首选;不同的是,对于肝硬化患者,干扰素的选择需要慎重。中国、亚太、欧洲,以及美国的肝病学会指南均明确指出,干扰素治疗仅仅适用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,在药物选择上,核苷(酸)类似物更安全。代偿期,在选择干扰素治疗时,要考虑其相对禁忌证和安全性;失代偿期,不适合用干扰素,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。
核苷(酸)类似物治疗,如何选择并管理?
核苷(酸)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,安全性比较好,可以用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。对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,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都相对安全;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,极少部分患者应用核苷(酸)类似物可能会造成乳酸性酸中毒,但只要在应用过程中,加强实验室监测,就可以避免。总之,通过抗病毒治疗,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可以获益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达到治疗终点,停药还是长期治疗?
相对而言,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负荷不是太高,通常,停药标准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同。大多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都需要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,长期治疗后如果出现HBV转阴,抗-HBs阳性是可以考虑停药的。同时要注意肝癌的监测和随访。